您好!欢迎来到湖北茶叶网,陆羽故里茶行业门户!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登录 登录

湖北茶叶网,陆羽故里茶行业门户!

宜红茶的起源

2021-02-05 00:56:59| 发布者:hbtea| 查看:1477| 评论:0| 收藏

中国茶业公司1951年建的”宜都红茶厂“厂徽


鄂西湘北交界的武陵山脉东段区域,处在神秘莫测的北纬30度地理圈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雾多寡照,终年湿润,降水充沛,雨热同季;该区土壤以黄棕壤、黄壤、红壤的面积大,成土母质多为片麻岩、沙岩、页岩等分化而成,酸碱度pH值在4.0~6.5之间的酸性土居多;海拔200~1000米之间的低山和半高山区的坡耕地为主。生态环境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公元三世纪西晋(265~316)时,《荆州土地记》就记有“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这里的七县包括现五峰、鹤峰等地。唐朝陆羽(733~804)在《茶经》开篇中写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这里的巴山、峡川包括湖北西南部一带。可见鄂西山区是中国茶叶的起源地和古老的茶区之一。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延续2300多年封建帝国的国门被打开,国内大量的手工业产品和农产品成为出口商品,当时中国独有的大量的绿茶和青茶等经过五大通商口岸销往海外。清道光季年(季年:意为晚年,1842~1850),中国最早与洋人打交道的广东商人,将福建崇安(现武夷山市)的小种红茶和青茶生产技术传到赣、湘、鄂三省交界幕阜山茶区的修水,古称义宁州,演变产生了中国最早,也是世界上第一只使用红茶核心工艺技术,即具有“发酵”工序的工夫红茶——宁红,因洋人的追捧,出口量大增,其制造技术也日臻成熟定型,产区迅速扩大,很快传到邻近的湖北崇阳和羊楼洞,湖南岳阳和平江等水路交通便捷的茶区。

然而,由于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强大,洋货难于在短时间内被中国人接受,进入国内市场的数量受限,因国际贸易平衡的需要,中国工夫红茶出口增幅得于放缓;加上这时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长江流域茶区历时14年的社会动荡不安,也严重滞阻了工夫红茶生产区域的扩大;再加上武陵山茶区山高路险,“鸟道羊肠”,运输极为困难等客观原因,鄂西生产红茶的时间又被推迟了20余年。

清同治后期到光绪初年,国内政局相对稳定,生产力发展迅速,进出口活跃,中国茶叶出口增速加快,工夫红茶生产技术就传到了安徽和湖北西部武陵山等广大茶区,产生了当时世界上品质最好的工夫红茶——祁红和宜红。

清光绪丙子年(1876),广东商人林朝登,又名林子成,也称林紫宸、志成、子臣,香山县南屏村人,现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生卒年月不详。他带领“广东帮”茶商到鄂西鹤峰县五里坪、五峰县长茂司、长阳县星岩坪等产茶区挂“泰和合”、“谦慎安”和“英商宝顺合茶庄”等招牌,“办运红茶,载至汉口兑易,洋人称为高品。”

为了采购、运销红茶,林子成从1880年开始,先后修建了从五峰莫家溪经湾潭到南北镇,从鹤峰城关经五里坪、南北镇到石门宜市等600多公里的骡马驮运大道。

林子成于1884年在鹤峰与石门两县交界的九台山开挖铜矿,“旋挖旋停”,1886年10月得到北洋大臣的批准,成立湖北鹤峰州矿局,林出任商董,他邀同乡卢次伦任司帐。卢1842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上栅村(现珠海市唐家湾镇),谱名卢有庸,字万彝,号次伦。招募上千名矿工,大规模采矿炼铜。然而,仅月余,因龙脉风水等原因,矿局与当地乡民酿成事端,致使两土民死亡,矿局被烧毁,官府追责,商董避隐,矿丁解散,卢次伦独留湖南省石门县宜市,即泥沙,现为壶瓶山镇。

林子成1886年冬因铜矿事端,“身隐鱼墣”于深山茶区,从此专心改制、收购红茶。1890年他捐巨资,由当地绅士王润堂、褚辅臣等在长阳县星岩坪(现属五峰管辖)的泗洋河上领修了裕安桥,该桥1994年改建为钢筋水泥拱桥,原屋桥头所立贡生雷焕勋撰写碑文的纪念石碑仍存。

宜市地处石门、鹤峰、五峰两省三县交界之地,距石门县城110公里,距五峰县渔洋关60公里,距五峰老县城55公里,距鹤峰县走马55公里。有渫水河可行小帆船通澧水过石门到津市入洞庭出长江,渫水河在宜市上则无法行舟。因此宜市在不通公路的时代一直是湘北鄂西货物集散和人员来往的重镇。

1887年春,卢次伦在宜市品尝了客店老板泡的白毛尖茶,发现其品质绝佳,于是他对宜市周边进行了深入调查,认为这里茶叶品质上乘,且与五峰、鹤峰茶区邻近,最后他决定留在宜市从事茶业。当年秋回乡筹资1000两银元,聘请安徽祁红的师傅,于1888年在宜市周边茶区,改制毛红茶2吨,次年生产5吨,均顺渫水到津市水运汉口卖毛茶,获利颇丰。

1890年春,卢次伦在宜市的松柏坪建成“泰和合红茶号”制茶工厂。现老宅“泰和合”主楼尚存,201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下设管事、司帐、运输等10个部门和津庄(津市)、汉庄(汉口)。由遍布石门、鹤峰、五峰、长阳四县的二、三十个分庄教授茶农做红茶,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初制后,茶庄收购运到茶号,再经题品、复火、碎茶、筛分、风选、拣剔、提香、官堆、装箱等精制工序,加工成“黝黑而光彩”,“颗颗般大的米茶”。成品茶分为“天、地、玄、黄”四个等级。正式定名为“宜红”,其意义:“一为制造地在宜市,另一则有宜呼其红也的意味”,第三则是毛红茶主要来源于宜昌府管辖的鹤峰、五峰和长阳三县茶区。“一张淡绿色的纸上,印有龙凤相对,中间出现一个椭圆,椭圆中出现端庄的‘宜红’,两旁印有广东泰和合红茶号及某年某月某日制的字样,这便是宜红的身份证——商标。”

泰和合红茶号自成立后,宜红茶产量逐年上升,由1890年的25吨上升到1899年接近150吨,达到鼎盛时期。

卢次伦创制宜红,发展经济,乐善好施,贡献巨大,被满清朝廷诰授奉政大夫,晋封朝议大夫,赏戴花翎,候选府同知。长子名清,字帮华,号月池,是泰和合中后期的实际掌舵人,官职花翎候选同知,钦加四品衔。

民国初年因土匪横行、豪劣侵蚀、同行竞争、市场萎缩等原因,卢次伦于1917年10月将正式运行27年之久的泰和合红茶号关闭停业,回广东故里,研究佛学,怡养天年。1929年冬因病去世。


湖北省宜都市果茶服务推广中心 高级农艺师:曹绪勇

2021.2.4


上一页:麻城龟山岩绿 下一页:赤壁青砖茶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