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湖北茶叶网,陆羽故里茶行业门户!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登录 登录

湖北茶叶网,陆羽故里茶行业门户!

中国茶界二鬼子:外国茶企最大,中国茶企小散乱

2022-06-05 22:45:53| 发布者:hbtea| 查看:824| 评论:0| 收藏

透过一杯茶,看世间万物。会发现:


茶行业,什么人都有。但最令人无奈的一群人是:


主观忽视中国茶叶的美,还要用外国茶教育中国茶的茶圈二鬼子。



- 01 -

立顿VS中国茶企


2019年,遇到一个人,至今难忘。


一个85后伙子,自称国外留学回来,带着点不知从哪里来的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谈起茶叶的时候,总是指点江山且颇有研究地说:我平时只喝立顿,国内的茶,一群爱装的人捧个茶杯谈人生而已,我在国外读书的时候,外国教授喝茶就不悟人生。



一听这话,老杨赶紧追问:在您看来,中国茶跟外国茶的差距在哪里呢?


85后长辈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侃侃而谈道:中国茶行业没有契约精神,最终是制度问题。


听到这样的答复,老杨顿时懂了。这货居然是自己最讨厌的死公知的基友二鬼子。于是,毫不留情地嘲讽一句:外国茶,不行!


85后伙子一听,顿时不爽,分明就是:你个土包子还敢质疑国外,哪怕是说茶,也要替我二爸(老外)出气,跟你分个高下。



于是,挺着一块油脸,理直气壮地说:


中国有立顿这样的茶企吗?都是一群小企业,守着最原始的做法。茶叶单产量不高,每公顷产量只有印度的三分之一,


茶叶出口的单价还很低,一国出口额还比不上立顿一年的营销,


中国90%以上的茶企,年销售额不足500万元,没有茶叶大品牌,就连中茶这样的国企,一年才卖16.3亿,立顿一年卖30亿美元。“7万茶厂不敌一个立顿。”听说过吗?



老杨默默地憋了一口气:茶企,可以大和强,也可以小而美。喝的东西,最重要的是风味。


二鬼子更加不爽:我给你谈企业,你扯什么风味。立顿是全球最牛的茶企,标准化生产,我喝的茶是标准化的,国内茶是小作坊生产的,根本谈不上标准化。


老杨一听果断回怼一句:葡萄酒也是家族式小作坊生产的,这算是标准化?是不是很垃圾?



二鬼子一听,有人质疑他二爸,更来劲了:茶怎么能跟西方葡萄酒比,葡萄酒的口感和风味,你了解过吗?这背后是不同的文化。


老杨蔑视地说:中国茶跟葡萄酒的模式是很像的,风味也很类似。说到国内的茶就是不好,说到国外的酒就是好,别忘了自己的祖宗是谁。


二鬼子顿时急了,只能说一句:你这人不懂皿煮。


皿煮?20年来,被皿煮忽悠的国家,哪一个是好的。



- 02 -

时代,终究是变了


茶行业,有人喜欢抬立顿,用一些奇葩对比,贬低中国茶叶。


一味地鼓吹西方茶叶那一套,诸如标准化、机械化,从茶园到茶杯的营销,立顿创始人多幽默,宣传海报多创意。


甚至牵扯到精神,说中国没有立顿这么大的茶企,是因为缺失契约精神。说的时候,还自我感觉良好。



这类人,前几年很有市场,如今却是最可悲的。


在价值观塑造的青年时期,看到的西方的强大,被深深震撼,以至于影响一生。2008年,新华社记者发出7万中国茶企不如立顿,也是这样的时代背景。


于是,跑到外面去学习。学习机械化,学习先进的管理。学完了,回来却发现,时代的土壤已经变了。



一切问题,本质上都是生产力的问题。


今天,拥有世界最全工业体系的大陆人,虽然在局部与西方还有差距,但整体生产力,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当生产力外溢到各行各业,经济的繁荣,必然带来的是文化自信,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传统文化的复兴。


茶也是一样,喝杯茶,只为慢悠悠地享受生活,过好自己的小日子。90后,95后、00后一代,谁还会听公知吹嘘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年青一代做茶的,谁还会关心立顿是多大的茶企。


就连当年写字楼喝袋泡茶的那群人,也改喝国内的茶了。


用立顿教育中国茶企,早过时了。



- 03 -

茶产业承载的使命


茶,一杯饮料。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使命。


在英国、印度,茶只是一种商品,资本家赚钱的媒介。表现在企业上,印度的塔塔饮料,立顿之类世界级的大茶企,都是大资本家控制的,以盈利为首要目的。


在中国,茶承载了两大使命:一方民生,养活茶产链上数千万人。一杯饮料,给万千茶客提供一杯色香韵俱全的饮料。



茶,一方民生


在我国,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牵扯到的人太多。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我国20个省份近1000个产茶县,涉茶人口8000万。大多数是欠发达地区。


在云南,近千万涉茶人口,茶农就有600多万。普洱茶的背后,承载了几百万人的生活问题。



这么多人靠茶茶为生,中国茶产业需要的,从来不是什么立顿式的大茶企,也不是什么茶行业何时才会有上市公司。


而是,在3000亿市场的庞大茶产业中,做好每一个小而美的茶企,做好茶的品质,提供就业,养活茶产业链上的人。


茶,一方民生。做好茶产业,让普通百姓有饭吃,比造出天大的茶企都管用。


相反的,如果茶产业出现立顿式的大茶企,出现大垄断,与民争利,这才是造孽。



茶,一杯饮料


中国茶叶的风味之美,放眼世界,独一无二。


中国茶叶,何止千种。六大茶类独领风骚,爱茶的人,都能在茶里找到心之所爱。


鲜爽如西湖龙井,高香如祁门红茶。至于岩茶与普洱,终究是喝茶喝到最后的选择。


尤其普洱茶,一山一味,既有妖娆的香气,也有稠滑的滋味,还有生津如泉涌的美感,更有令人回味的喉韵。


能与中国茶的风味之美相媲美的,只有葡萄酒。然而,葡萄酒却没有茶的精神属性。




写在最后:


中国茶也好,立顿也罢。只是一杯饮料。


喜欢喝什么,就喝什么,二者并无对错的差别。


然而,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国人,通常对机械茶嗤之以鼻,中国人,更喜欢中国茶的文化与风味。



中国茶,文化之美


常思考,为何弘扬的不是茶饮料,而是茶文化。


细细想来,风味极佳的饮料太多。诸如葡萄酒,咖啡。


然而,葡萄酒虽然有风味之美,但深入其中,了解一番,终会发现:在中国,葡萄酒只是一种小资生活与风味之美的结合,至今仍然很火,是和奢侈品包一样,西方文化霸权庇护下,还享受着最后的余温罢了。



而茶,人生天地之间。千百年传承下来,已经从一杯饮料,衍生为一种包含中国传统智慧的茶文化。


人生如茶,低谷之时,用茶勉励自己苦尽甘来。烦恼之时,用茶慰藉自己,饮茶人只有两种姿态,拿起和放下,生活也是如此,该拿起的拿起,该放下的放下。


有人以茶隐喻人生,有人透过一杯茶,观察人的品行。有人把茶生活过成一种惬意的生活方式。


至于茶中智慧,又岂是一个人生如茶,或者茶道二字所能潦草概括的。


一杯淡然的饮料,一茶一人一世界,还有一个民族的智慧。



喝茶,一种生活方式


纵然生活再忙碌,也该享受片刻的闲暇。喝茶,便是人人皆宜的首选。


春暖花开时,出去走走,归来时泡一壶茶,饮下一屋春意。夏雨滂沱时,泡一壶茶,聆听雨水滴答。


秋风渐起时,捧一杯茶,感受硕果累累里,丰收的喜气。冬雪皑皑时,约三五好友,围炉煮茶,话人生往事,更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惬意。



日出之时一壶茶,与晨光并起。日落之时一壶茶,与夕阳作别。夜幕之时一壶茶,与自己独处。


无论城市,还是乡土。无论晨光,还是日暮。无论何时何地,茶,早已融入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里。


生活,有茶相伴,有人相约,就是一种,简单而平凡的幸福。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全部评论(0)

鄂ICP备2020015816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05020004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