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湖北非遗产品展销会现场,有一种黑茶,外表酷似块砖,色泽均匀乌润,干茶条索紧实。取一点泡上一杯,汤色变为橙红,顿时茶香四溢,吸引了不少市民上前体验。抿上一口,茶汁味浓可口、滋味鲜醇、回甘隽永。这就是湖北宜昌长盛川青砖茶,由制茶世家何氏家族历经20代传承至今,是我省名副其实的“老字号”,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位于武汉市中心地段的楚河汉街,街边各种奶茶店、咖啡店林立,在附近上班的武汉市民小安很喜欢喝饮品,每天吃完中饭,她都要去一家装修精致的长盛川新式茶饮旗舰店买上一杯奶茶。小安: “这个味道很独特,口感特别丝滑,很浓稠,稍稍带点甜,但是过了一会儿嘴巴里就有回甘,趁热喝口感最佳。” 和其它店的产品不同,这杯奶茶,是由长盛川青砖茶为基底,配上鲜奶熬制而成。店长高华杰告诉记者:“青砖茶有化滞解腻、控糖降脂、调理肠胃等功效,既好喝又健康,所以一经推出,很多人都来打卡。

长盛川在武汉汉街的线下实体店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始创于1368年,发源于长江流域湖北境内,流传至湖北宜昌,是以鄂西南优质高山茶叶为原料,经过初制、发酵、拼配、成型、烘干、压制、包装等6大工序、77道工艺制成茶砖,并冠以“川”字商标的一种黑茶制作技艺。第十九代传承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何建刚介绍说到:“制好茶,关键点就在于渥堆发酵。我们传统的手工业,靠传承人亲身感受,凭自己把握。现在我们在保留传统的非遗工艺的基础上,通过现代科技检测手段,用工业化思维去提炼它,进行内生物质的研究和分化,使产品更稳定、更精准,质量更好。”
樽前如得风雅意,茗里尽知长盛川。作为中国黑茶的代表,长盛川青砖茶曾是明清两朝皇室贡茶,也是万里茶道主要贸易商品,被誉为“万里茶道上的瑰宝”、“草原上的生命之饮”。17世纪中叶,茶商们从有着“东方茶港”之誉的汉口出发,穿行一万三千多公里,以茶叶为媒介,向世界传播着中华茶文化。何建刚说:“整个欧亚大陆上都有我们长盛川老祖宗的声音。过去走这条线,5、6月份出去,到了冬天或者来年春天才回来,靠驼队,茶叶如果不进行挤压,它是空的,一袋茶大概就只有80斤到100斤,一匹驼马运不了多少。最开始我们做成青砖,就是为了运输方便,因为把它压缩之后,空间小。

长盛川万里茶道
如今,“万里茶道”上的驼铃声虽已消失,但伴随着新时代的脉动“一带一路”的倡议在世界上得到广泛共识。这条历史沉积、内涵丰富、魅力十足的文化线路正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何建刚说,他们的产品至今也承担着经济文化交流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使命,经常作为中国茶叶代表去国外参展。在2020年,湖北省就向蒙古国捐赠了长盛川青砖茶物资,以回馈他们三万只羊的情谊,留下“羊来茶往”的佳话。何建刚:“长盛川作为代表能够走出去,就是以信为先,以义为重,兼顾利益。”
2012年,何建刚在宜昌伍家岗成立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产业植根于乡村,并建立现代产业园。企业引入现代生物医药理念,传承这项传统制作技艺,继续发扬光大“老字号”品牌的同时,还以产业园为核心,以城带乡,采取“企业+合作社+示范基地+茶农”的经营模式,辐射周边山区30万亩茶园,解决高山茶农茶叶产销困境,助力茶农脱贫致富,助推湖北茶产业发展。何建刚说:“在武陵山区,我们宜昌、恩施,附带还有襄阳、神农架等,大概有26个乡镇、135个村、10万户茶农,现在跟着我们这个产业在做这些事,每亩茶叶增收2000元以上。这十几年,大大小小的企业,陆续加入我们产业链的也已经超过了150家。”

工厂内工人们正在制作青砖茶
谈起这些,今年60岁的茶农黄家元脸上笑开了花。他说:“家里有17亩地,2016年跟长盛川合作后,茶叶不愁没地儿收,而且有了他们的技术支持,茶叶的品质也越来越好。除了种茶,自己还可以到厂里帮忙,多赚份钱。我们临近两个村,一年可以收两百吨干茶。现在一亩地一年可以有5000多元。租我们的地没有人手,就要我们管理基地和加工厂,施肥、到修剪,一条龙,每个月也有四五千元。”

长盛川湖北青砖茶——柱子茶
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因此获评“湖北省扶贫龙头企业”,何建刚说:“作为长盛川人,就应该饮水思源。我们的初心就是幸福三农、健康世界。作为龙头企业,作为传承人,你要带着广大的农民、广大的手工业者一起去开心的玩,为着生活的幸福去玩。”
在连接前尘往事、散发岁月沉香的同时,长盛川青砖茶也在迸发勃勃生机,新式茶饮旗舰店里的产品就是最好的印证,店长高华杰笑着说:“最初的“砖”形态,已不能顺应当前时代对便携、快饮的要求。一方面,公司早早为其“瘦身”,打破刻板印象;另一方面,还利用国潮将他们的产品装扮得更亮眼,将茶的魅力演绎到极致。我们现在有很多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轻量级产品,青砖变成了“轻”砖。你现在出差,只需要带一两包颗粒茶,或者带一块巧克力形状的茶,喝的时候撇一块就行,特别方便。另外,我们新上了花茶、果茶、调味茶、茶酒、茶粽子等多种融合创新产品,还有传统非遗工艺的纯手工制作产品,外包装都用到了很多国风元素,看起来很潮很大气,我们也开始吸纳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群体。

开发出来的新式茶饮、茶包
如今,长盛川青砖茶销售覆盖内蒙、青海、新疆、广东等多个省份,并远销印尼、马来西亚、蒙古等国。年产能可达3万吨、年产值近20亿元。为了有更好的发展,这些年,依托茶产品的制作和体验,长盛川正从文旅融合、康养体验、文化传播等多方面去推进,线上线下多平台销售,实现消费人群多样化、市场价值平台化。何建刚介绍,他们还规划建设了一座国家级非遗产业园,里面既有传统制茶技艺的历史遗存,也有现代化的茶叶生产线、茶文化体验区、生态绿色的茶树种质资源博览区等,还专门设计了一条“茶颜观色”的非遗旅游线路,丰富的体验形式让人既了解到历史的变迁,又感受到文化的沉淀,实现了“茶旅融合”。何建刚说:“一定要让它活态的存在,让更多人参与。产业园它不仅仅是产业加工的,包括传习所,包括建立传承人工作室,实际上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上中国传统文化。吸引更多热爱非遗、喜爱手工业的人来参与进来,能够一代代的传承出去。”
何建刚说,他们正加大力度加强非遗产业,力争将“长盛川青砖茶非遗文化公园”组合项目建成湖北的茶文化传播中心和世界闻名的湖北茶品牌推广中心。
何建刚:“ 通过茶的媒介让大家了解中国,通过非遗,讲好我们中国茶和中国茶文化故事。我们既能在本土稳得住,还能把我们本土好的产品,向世界人民分享,它不仅仅是价值分享,更多的是命运共同体的一种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