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湖北茶叶网,陆羽故里茶行业门户!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登录 登录

湖北茶叶网,陆羽故里茶行业门户!

一文就可以知道普安四球古茶的前世今生!

2022-06-25 19:27:24| 发布者:hbtea| 查看:577| 评论:0| 收藏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这里是承载着历史文化底蕴的热土,正在演绎着一个个财富传奇;这里是充满激情的沃土,正在深情吟唱着一首首奋进之歌!

这里是探索者探寻自然的秘境,穿越千年,顺应时代潮流,呈席卷天下囊括四海之势!

这里是梦想者谋求发展的福地,正在以一股强劲的爆发力和充足的后劲,在山间回响!

这里是中国古茶树之乡——普安。这里有“可以喝的活化石”,享有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茶业百强县、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等诸多美誉。

中国古茶树之乡。普安茶业发展中心供图

“可以喝的活化石”

近日,记者乘车从普安县青山镇往南,一条盘山狭窄的沥青路,蜿蜒盘旋在一片茂密的竹林之间,十余分钟便来到普白林场。

“四球古茶树与我们林场是密不可分的。”普安县普白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张宪虎说,四球古茶树之所以能保存至今,普白林场功不可没。

普白林场的海拔在1600米至1900米之间,有种子植物109科320属492种,还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山栲、核桃等参天古树,第二、第三林层空间大,为四球古茶树提供了喜阴耐阴、与多种生物共存的环境,是四球古茶树的最佳生长地。

四球古茶树近景。普安茶业发展中心供图

“四球古茶树生存能力极强,这是它们能存活上千年的原因之一。”张宪虎带着记者参观林场内的四球古茶树。

“因为林场内阴湿气重,树干长年累月都是湿润的,树干上面布满了地衣、牛尾癣、葫芦藓等苔藓植物。”张宪虎指着一棵四球古茶树说,树干上覆盖着很多层苔藓,第一层苔藓死亡后,第二层又长起来,接着第三层、第四层……最新的一层长在最上面。

四球古茶树属小乔木,树干较小,易受外力所伤,折断后的树干,会从侧翼发出枝条,继续成长,所以几乎所有的四球古茶树的树干都是弯弯曲曲的。

“它的树高8.1米,冠幅6.0米×6.0米,地围1.65米。我来这里12年了,这棵的树径没有很大变化。”张宪虎指着一棵四球古茶树说,四球古茶树生长缓慢、树径小、树径弯拐大,其躯干在日常生活中用处不大,因此才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也就没有被大量砍伐,四球古茶树才得以传承至今。

普白林场内,四球古茶树主要集中在茶源谷。这里是场内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四球古茶树集中地,是四球古茶树分布地“核心中的核心”。

“千年古茶树,整个茶源谷就有200多棵。”张宪虎指着相距不足5米处的另一棵古茶树说。

四球古茶树的发现和发展,离不开茶界、农业界、植物学界、生物学界等多部门的关心和指导。

1963年至1965年间,普安县境内被当地人称为“大树茶”或“大叶茶”的野生古茶树,引起了贵州茶叶土产公司工作人员的重视,发现这是茶界从来没有见过的茶叶品种,也是我国最早发现的茶树新品种之一。

1976年,我国植物学家张宏达带着科考团队,到普白林场就“大树茶”开展实地考察,并于1981年根据贵州普安大茶树特征定名“四球古茶”。

1980年7月,晴隆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卢其明在普安与晴隆交界的云头大山发现疑似茶籽化石。

1988年,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刘其志、林荣嘉两位高级工程师,将疑似古茶籽化石送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进行国内最权威的鉴定。

1990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院郭双兴对茶籽化石作出结论——“此化石可归属四球茶籽化石,推测年代为晚第三纪至第四纪。”距今至少200万年,轰动茶界。

此后,大规模的普查及专家鉴定在普安开展。发现在普安境内14个乡镇(街道)均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四球古茶树,总计2万多株,1000年树龄以上的几千株,此类茶种为世界唯一、普安独有。普安四球古茶树也因此被誉为“可以喝的活化石”。

“四球古茶树比矿还值钱”

“如果去相亲,不要问他家是否有房,要问问他家有几棵四球古茶树。”近年,此话在普安县逐步流行起来。

因为四球古茶树的发掘,造就了一批靠四球古茶树发展起来的“隐形富豪”。该县青山镇哈马村马家坪组江文彪就是“隐形富豪”之一。

如果有人想花1000万元购买他家的150多棵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四球古茶树,他愿不愿意卖?

“那是肯定不会卖的,我每年4月份采摘一个多月的茶青,不需要过多操心,单是一叶一芯的茶叶就可以卖15万元,67年的收入就可以超过1000万元了。”说起家里的百年四球古茶树,江文彪笑得合不拢嘴,他也没想到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古茶树,居然这么值钱。他笑道:“四球古茶树居然比矿还值钱。”

哈马村马家坪组是紧靠普白林场的村寨。该组有35户155人,这里拥有4000多棵树龄超过100年的四球古茶树,平均每户有114棵,江文彪家的四球古茶树是最多的。

枝叶茂盛、生命极强的茶枝上长出新芽。陈正党摄

如今,依靠四球古茶树,该组平均年收入每家都能达到10万余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组。

因为紧邻普白林场,江文彪15岁就在普白林场内做工,做一些砍草栽树、除草移木的工作。

“在普白林场上班,常有科研人员来调研,我慢慢就知道四球古茶树的价值,所以倍加珍惜。”江文彪说,小时候消化不良、肚子腹泻,只要喝“三至五年的老陈茶”就能缓解症状。

久而久之,当地就传开了一首民谣:山上有棵古茶树,树下有口清水井,哪天如果不舒服,一片叶来一瓢水。

江姓人家搬迁到马家坪已历六代,200年光阴。上山干活,两斤装的陶瓷罐装满古茶水,成为江姓人代代相传的标配,养胃、解渴、助消化。

“父辈不许砍,都相信这古茶树能治病。”江文彪说,以前大家都相信四球古茶树的药效,马家坪的四球古茶树能完好无损,就是这“药效”在民间代代相传的结果。

上世纪70年代,马家坪人自制茶可以卖2元钱一斤,已算是高价,虽销量不多,但收入足可以解决家里的油盐酱醋,这更加坚定了马家坪人对四球古茶树的“爱惜”。

2010年开始,就有兴义客商来马家坪收茶青,此年江文彪卖一叶一芯的茶叶获得4000元;2011年,江文彪收入5000元。2012年,收入1万元;2013年,收入2万元;2016年,收入超过了5万元。

随着技术的提升、工作经验的逐步丰富,尝到甜头的江文彪决定大干一场。2019年,江文彪成立普安县众森四球古茶发展专业合作社,经营插扦古茶育苗,集茶青采摘、制作、销售于一体,常年有10个村民在他的合作社做工,一年支付的工资超过3万元。到2021年12月,他的合作社收入合计73万元,“当年就买了一辆10余万元的小轿车”。

随着江文彪发展古茶产业的逐步壮大,对哈马村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该村干沟组、托家地组、鸡洞组、德依组的村民,在自有四球古茶树的基础上,通过扦插、扩建四球茶4000余亩。

如今的哈马村,黝黑的沥青路,结实的水泥通组路,灰瓦白墙,都在向外宣示着,四球古茶树让该组家家户户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靠山吃山不毁山,靠树吃树不毁树”

进入四月以来,只要不下雨,江文彪吃过早餐,就会到他家房前屋后的四球古茶树旁,小心翼翼地架起长梯,登树采茶。

“采茶青也是有讲究的,要留一片叶子在上面,不然采摘的枝条就会干枯,对茶树就有伤害。”江文彪指着一根干枯的细枝条说,这根丫枝就是因为采茶人没有经验,采摘时没有留叶片导致的。

布依族姑娘采摘四球古茶树茶青。普安茶业发展中心供图

在江文彪的房前屋后,100年以上的四球古茶树就有20余株。还有130余株分布在距他家2公里内的土地上。

既然古茶树是这么好的宝贝,扦插都能存活,那为什么不多扩种点四球茶呢?

“靠山吃山不毁山,靠树吃树不毁树,要让每一棵古茶树都能延续万年。”江文彪说,不能毁林种茶,如果破坏了古茶树的生态环境,不仅种不出茶,还会毁了现存的古茶树。

“要让每一棵古茶树都能延续万年。”有着同样考虑的,不只是江文彪一人。普安县茶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廉建宏最近这几天同样很紧张,全县古茶树的安危成了悬在他头上的“达利摩斯之剑”。主持茶业发展中心工作一个月以来,他最担心的就是普安县的四球古茶树的安危。每周开例会,他都要传达州、县两级党委和政府对普安四球古茶树发展、保护及开发利用的最新指示精神,并派茶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到各乡镇,围绕古茶树的采摘、施肥、销售、制作等方面进行指导。

“不需要用过多的管护,让其自然生长也是好的。”“就算要施肥,也不能用农耕化肥,要用生物制肥。”普安县茶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行走在各村各寨,进行古茶树的科普宣传。

“千年以上的四球古茶树只能保护性采摘。”四球古茶树的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

普安县在每一棵古茶树周围都安装了铁丝网、监控、杀虫灯、护根墙,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多措并举,确保每一棵四球古茶树都能不受外界的打扰。

同时,普安县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运用法律手段预防和打击破坏四球古茶犯罪行为,为四球古茶树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护。

“很多村民一看到野生古茶树能带来经济收益,就上山去寻找、移栽,在这个过程中就容易死亡。”江文彪说,有了法律作为保障,他家的四球古茶树再活几千年都没问题。

从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到普白林场、辖区内的每一个茶农,亦或是普安县的每一个居民、游客,他们都遵循着一个理念就是让每一棵四球古茶树都能代代传承、健康成长。

瞄准国际市场 打造高端品牌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普安县茶源街道的贵州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该公司展厅里,有以四球古茶为原料研制的多种品牌茶叶,最有名的就是“正山堂·普安红、简能深山隐士、普安红·四球古茶、普夷堂四球古茶”等品牌。

“依托中欧班列,我们普安红四球古茶,已经卖到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了。”普安红集团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黄仕洪说,一定要普安红打造成全世界知名品牌。不然,对不住大自然对普安人的眷顾,对不住大自然留给普安人的千年古茶树资源。

黄仕洪说,越来越多的客商对“普安红”品牌产生了兴趣,普安红集团平均2天接待一波前来考察的客商,正在进行合作洽谈的有30余家企业,有12家已经达成合作意向。

“只要举办大型茶博会,大型活动,我们都要去推介四球古茶。”黄仕洪说,为了打响四球古茶产品品牌,普安红集团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广。

“在上级政府、各级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普安红的名气逐步提升。”黄仕洪说。

近年来,普安红集团在北京、上海、杭州、呼和浩特、哈尔滨等国内知名大城市进行了150余次宣传,目前国内有普安红四球古茶实体专卖店60余家。

为积极打响四球古茶品牌,借助科技力量,普安县搭建“云上普安红”平台,对每一棵古茶树进行拍照,制作二维码小牌板。牌板上注明科属、古树等级、保护等级、树高、树龄、冠幅、地围、管护人、责任单位等信息,让每棵古茶树都有自己的“身份证”。

青山镇哈马村马家坪组谢生祥正在采摘四球古古茶茶青。陈正党摄

同时,普安红集团在四球古茶产品的开发上,结合高端市场需求定位,按照“人茶共生”“千年一遇”等古茶文化理念,针对每一棵千年四球古茶树的特性,采集古茶树的生长位置、生长环境等信息,对生产出的成品茶制作专属的溯源码,着力打造“一株一品”,建立从“茶园到茶杯”的可追溯绿色生产质量管控体系,构建茶园环境传感器和茶树健康传感器相结合的5G传感网,实现生态环境和茶树健康实时动态、精准感知。

“现在根据每棵古茶树的不同情况,我们研发的成品茶价格每斤在1万元以上。”黄仕洪说,为深挖四球古茶历史“经济”,让古茶文化价值释放经济活力,普安县引进国内先进高端红茶企业——正山堂,进一步提升产品溢价空间,致力于高端古茶文化产品的开发打造,布局全球高端品牌市场,“今年打算新开100家左右的专卖店,营业收入要实现2位数的增长。”

茶旅一体 茶香绽放

近日,贵州云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红一行乘坐高铁,来普安与普安红集团洽谈合作事宜。

“一下车就闻到一股茶香味,饱含茶分子,让人心旷神怡。”罗红说,参观了茶神谷、清茶竹风、神农祠、福娘阁等地,“这里真的很适合居住,太有茶文化底蕴了。”

罗红所到的地方,就是普安依托云头大山古茶籽化石的发源地打造的国家4A级景区——普安茶文化生态旅游景区。

茶源街道茶源文化公园是普安茶文化生态旅游景区的中心区。茶源文化公园按照“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与“清茶竹风”遥相呼应,公园内有茶圣陆羽的雕像,有喷泉、小桥、流水、栈道、跑步健道、篮球场,宽旷无比。

茶源文化公园紧邻天下普安古茶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拆迁安置点,近3万人在这里安家落户。

“一到周末,热闹得很。”贵州茶源古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娄忠学说,入驻天下普安古茶城2年时间就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古茶城”,每天晚饭后都要去对面的茶源文化公园内散散步、休闲健身。

“以后从县城到这里有一条快速通道,开车18分钟左右就可以到。”娄忠学说,离县城近,区位优势明显,作为一名茶具、茶文化推广者,能居住在以“茶”为元素打造的国家4A级景区内,是莫大的荣幸。

普安茶文化生态旅游景区主要景点还有白水溪峡谷、哈丁桥、牛打滚湿地、高升亭、白水冲茶园、苗寨垭口茶叶高产示范基地、黄金叶茶园等。

无独有偶。在普白林场脚下,青山镇哈马村马家坪古茶树风景区已于2021年11月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马家坪古茶树旅游景区升级了,带动人气,我们的古茶不愁销路。”江文彪依稀记得获批时的激动之情。

同日,记者来到马家坪旅游区采访,凉亭、栈道、广场一应俱全,在茂竹修木的掩映中,秩序井然,整洁清爽,让人轻松欢快。

自从旅游景区获批后,前往马家坪旅游景区寻幽访古、朝拜古茶树王、观光游览的游客逐步增加,江文彪打算利用自家宽敞的房子和院子,经营农家乐,满足游客需求。

如今,行走在普安大地,“古茶旅游之风”盛行,古茶文化随风飘扬,茶香绽放。这都是四球古茶树留给普安人的福音。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全部评论(0)

鄂ICP备2020015816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0502000479号